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自己的便便颜色变成了黑色,先别慌,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与我们的胃肠健康密切相关。
黑色便便在医学上常被称为柏油样便,因其外观乌黑发亮,类似柏油的质地。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黑便和病理性黑便两大类。

生理性黑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通常与饮食和药物有关。比如食用动物血、猪肝等动物内脏,或者摄入黑木耳、紫薯、桑葚等深色食物,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或天然色素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变黑,服用补铁剂、铋剂、活性炭等药物,也会导致大便颜色变黑。这些情况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停用相关食物或药物后,大便颜色一般会逐渐恢复正常。
病理性黑便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种情况,它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当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等上消化道部位出现出血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与硫化物结合生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呈现黑色。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这些疾病往往伴有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胃癌患者的黑便可能还伴有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等表现;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这种情况下出血量通常较大,可能短时间内出现低血压、休克等严重症状。
如果出现黑色便便,首先要仔细回忆近期是否食用了可能导致黑便的食物或药物,若停用后黑便情况逐渐改善,则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黑便持续存在,且伴有腹痛、反酸、嗳气、呕血、头晕、乏力等其他不适症状,或者大便表面光滑、质地较硬且有油性光泽,则很可能是病理性黑便,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内镜检查等手段来明确病因。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自己的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