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随着病程延长,可逐渐发展至萎缩、肠化,甚至癌变。常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胀满不适、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一般起病缓慢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所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应激因素、遗传因素及药物等都可能导致发病。典型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常在空腹或夜间出现,进食后可缓解,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等。
危害
慢性胃炎若长期不愈,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发展为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或 H₂受体拮抗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为 10 - 14 天。同时,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以及抑酸剂如奥美拉唑等,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减少食用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等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复查发现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等情况,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
饮食调理 :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多吃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
良好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尽量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胃病家族史或长期服用刺激胃黏膜药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但仍存在复发的风险。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通过综合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