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误吞开口别针 胃里呆三天后被医生“原路逼出”

  一枚长约1.5厘米且开着口的别针,被5个多月大的宝宝,误吞进肚子里!所幸送医及时,已在胃里呆了3天、让胃酸腐蚀成了黑色的开口别针被“原路退出”。
 

  男宝宝才5个多月大。4月28日早晨突然出现呛咳、青紫时,宝宝妈妈马上将其倒立并拍背后症状好转。但是,令大人大为吃惊的是:固定小糖糖围兜的一枚别针不见了!宝宝随即被送至医院,X光清晰可见一枚长约1.5厘米左右的别针,而且是开着口的。根据消化道异物处理流程,该别针属于尖锐异物,无论在胃里还是肠道里,都有损伤消化道粘膜甚至刺穿消化道壁造成穿孔的可能,属于急诊胃镜处理的范畴。
 

  事不宜迟。当天晚上8点,早已下班回家的消化科医生护士赶回医院,给宝宝行急诊胃镜检查。令人揪心的是别针开着口,尖锐的针尖儿就在那儿裸露着。这种情况很可能因为胃的蠕动导致针尖儿刺入胃壁,导致穿孔、出血、腹膜炎、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并发症。经过胃镜室医生护士通力合作,用胃镜异物钳牢牢抓住别针,无创地将别针顺利从口腔取出,开着口的别针并没有给孩子造成伤害。
 

  儿童异物入口事件频发
 

  近年来,儿童异物“误入”消化道事件频发,令人担忧。导致异物进入消化道的原因很多,如进餐仓促,边进餐边打闹,或是儿童出于好奇误吞。而常见的被吞咽异物有硬币、果核、纽扣、图钉、钥匙、小玩具等,尤其是儿童常口含玩具打闹,使其误咽。
 

  重庆嘉华胃肠病医院医生表示:“这些异物引起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穿孔的几率较大,要及时就诊。如果小朋友误服尖锐物品,如钉子、玻璃、带尖钩的物品或纽扣电池这样的腐蚀性异物,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因为这些异物随时可能钩住甚至穿透、腐蚀消化道壁,造成严重的消化道损伤。”
 

  家长怎样发现孩子有消化道异物?
 

  1、明确的异物吞入病史;
 

  2、出现呛咳、拒绝进食、呕吐、流口水、血性唾液、呼吸困难等症状。
 

  重点观察与注意事项
 

  1、吃了什么、量是多少;
 

  2、能否发声,是否有呕吐、头晕;
 

  3、呼吸、脉搏及脸色状态;
 

  4、不要给孩子喝水,以免引起二次呛咳;
 

  5、如出现憋气、呼吸困难、窒息,应争分夺秒开始自救。
 

  家庭急救
 

  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倒着拎起来,用力拍背部,促进异物咳出(尖锐物品除外);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从背后抱住孩子,用力挤压其腹部,用气流把异物冲出来(尖锐物品除外)。
 

  医生提醒:
 

  当孩子不慎咽下异物,感到胸口或上腹部疼痛且吞咽困难,应立即禁食禁水,同时去医院就诊。医院同时提醒家长,孩子无危险意识,监护人需要提高警惕,让孩子远离危险物品。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将“新鲜东西”往嘴里塞,如果照看不当,很容易误食异物。如有胃肠不适,欢迎拨打咨询热线:028-61998899,或点击在线咨询,有医生为您一一解答。

  • 无痛胃镜
  • 无痛肠镜
  • tmt成像检查
  • c14检查
  • 胶囊内镜
  • 健康热线:028-xxxx
  • 已拨人:40087 | 推荐指数:9.8

    健康热线: 028-xxxx (点击直接拨打)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7号(石桥铺地铁站7号口步行200米)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网站备案:渝ICP备 2021000763号

    医广审查文号:(渝)医广(2024) 第0571号(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