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什么
萎缩性胃炎,也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萎缩,胃黏膜逐渐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可能还会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
一、发病原因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胆汁反流、维生素缺乏、吸烟、酗酒等因素。
二、症状表现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很多患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不适、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反酸、烧心、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目前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手段。胃镜下可观察到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黏膜的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和结节状等表现。病理活检可发现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炎细胞浸润、肠腺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病变。
四、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增加胃黏膜防御,改善胃动力,预防胆汁反流,改善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症状者可采用抑酸药、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中度以上萎缩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需高度警惕,积极治疗,定期复查胃镜,以便早期发现癌变征象。
总之,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部疾病,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通过积极治疗和定期复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